升学渠道

NEWS

首页  > 升学渠道 - 揭秘-艺术类升学路径!
揭秘-艺术类升学路径!
一、艺术类升学路径

所谓艺术类专业招生,就是指考生既参加了艺术类专业的统考其至校考,也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专业和文化两类考试都达到相关要求,被高等学校的艺术类专业录取的高校招生形式。我们常说的美术、音乐、舞蹈、播音主持等都属于艺术类考生报考的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专业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省统考”),除少数省份无省考外,其他凡报考艺术类专业(含按艺术类招生的所有专业)的考生必须选择相应或相近的专业类别参加省统考。取得省统考专业合格资格的考生,才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各省将于规定时间公布各专业类别的省统考合格线,并在指定网站上公示取得合格资格的考生名单。具体参考本省的政策和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等。
二、报考流程
1.高考报名:参加各省统一高考报名。
2.校考报名:关注省市及各高校发布的招生办法和招生简章。
3.专业考试:分为省统考和高校单独考试两大类。各省市规定可能有差异,考生按照省招办和高校的具体要求进行。(部分省份艺术类无省统考)
4.参加全国统一文化课考试(俗称高考)
5.志愿填报:根据省统考成绩、校考合格证情况、高考文化课三方情况,按照省市招办的具体要求填报在相应的批次、志愿栏内。
6.录取。录取后,部分院校会根据各专业报考录取条件和专业水平,进行复审或入学测试,如达不到要求可能进行退档处理。
三、适合人群
1.有艺术特长,特别热爱艺术的考生;
2.文化基础扎实但走纯文高考不能确保上一流重点大学,渴望通过艺考走进名校的考生。
3.文化基础相对弱一些的同学,希望通过艺考为自己稳上大学加上双保险的考生。
注:艺术类考生除高考外,还必须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因不同专业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要求不同,所以考生还需根据自身专业基础、形象条件、身体健康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专业进行报考。例如音乐舞蹈类和表演类对考生专业要求较高,很难短时间突击。空乘类考生和播音主持类考生身高有一定要求,具体参照各院校招生简章。
四、路径分析(优势&局限性)
优势:
1.艺考生高考分数要求相对较低。艺考生即使文化成绩不怎么出色,也有可能考上名校。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对于当前的高中生来讲已经告别了当年上大学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但是,要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或一个普通大学的热门专业,难度还是很大的。要知道,就全国各省(市、区)的考生能够考入一本高校的平均比率还不到15%,能够跨入985、211高校更是难上加难。而对于艺术类考生,特别是音乐类考生来讲,如果专业技能强,即使文化课成绩不够出色,也能考上名校。
2.艺考生即使没有被艺术类院校/专业录取,也不影响普通高校的报名。(以各省报考政策为准)
与普通考生不同,艺考生除可以参加普通高考报名外,还可兼报艺术类高考,这样艺考生就比普通考生多出了艺术类各批次的报考录取机会。由于艺术类院校(专业)每一批次都比普通类院校要早,因此考生即使艺术类本科第一批与第二批均未被院校录取,也不影响普通本科院校的录取,这大大减少了报考风险。
局限性:
1.艺考生部分专业对身体条件、外貌条件、专业素养等要求较高。
虽然分数相对普通类考生较低,但还是要提醒艺考生及家长,是否参加艺考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别是音乐舞蹈类、美术类考试,专业性强,前期准备时间要求长,如果选择不当,到时不仅专业无法通过,也会因艺考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文化课成绩,最后得不偿失,两头落空。
2.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录取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很多考生进行艺考,是希望“先搭上名校的列车,进门后再换个行当”。每年的咨询中,如何“转专业”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但艺术类考生进校后,只能普通类专业只能辅修第二专业,无法直接转专业。
3.艺术类录取规则复杂,考试和家长没有经验填报志愿风险较大。
①部分省份提前批志愿填报只有两天时间,相比其他批次时间较短。
②时间短任务重,考生和家长要研究对所在省份所有招手艺术类专业的院校。同时还要研究好每所院校各自的录取规则以及相关文化专业要求,因为非平行志愿组院校对考生的专业和文化要求不同。
③政策变化大,录取数据难以获得。因为每年艺考录取政策都会有一些变化,所以部分院校参考价值不大。网络信息鱼龙混杂,艺术类志愿规则往往需要从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阳光高考网、各自学校官网中综合参考信息,并且很多院校并不会公布每年的录取数据。
五、报考小贴士
Q1:报考艺术类专业与普通专业有什么区别?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与普通专业招生最大的不同在于,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除了参加普通高考文化课考试之外,还要参加专业考试。获得专业考试(省统考或校考)合格证的考生才有资格填报相关艺术院校(专业)志愿。此外,艺术类专业录取时,执行艺术类专业批次控制分数线,其录取原则也与普通专业有所不同。
Q2:艺术类考生能兼报普通类专业吗?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除提前录取批次外的其他批次的非艺术类专业。(如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另有规定,则以省级招办当年规定为准。)
Q3:报考艺术类院校,对身体条件有什么要求?
首先,考生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高考体检结论,了解限报专业。《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色盲的考生不能报考美术学绘用、艺术设计:摄影,动画等专业。此外,听力不合格的考生不官就读音乐学,录音艺术等专业:啤觉迟钟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的考生,不宜就读音乐表演、表演等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不宜就读的专业”,主要是指考生的身体条件虽能坚持专业学习,但今后可能会影响考牛在该专业的就和发展。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手、慎重地选报。如果高校对此有具体要求,会在《招生章程》中进行规定,如果《招生章程》未明确注明,学校是不能以此为理由退档的。其次招生院校还会对某些专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例如身高等。考生在报考时,要认真阅读当年的招生简章或者咨询高校。
Q4:艺术类专业招生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有哪些区别?
第一报考专业不同。艺术类招生中,考生报考的是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如动画、美术、表演等)。高水平艺术团(即以前的艺术特长生)招生中,考生报考的是高校的普通专业(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第二,考核方式不同。报考艺术类专业,考生须通过艺术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包括省统考和校考两种形式报考高水平艺术团,考生需要参加省招办组织的统测和学校组织的校测。艺术类专业考试和高水平艺术团测试的内容、形式、评分标准等都有不同。第三,录取标准不同。取得艺术专业考试合格证的艺术类考生要参加高考,按艺术类院校的录取标准录取。取得高校的高水平艺术团资格的考生,也要参加高考,并享受相应高校降分录取的优惠,一般不低于本校在生源省份本科第一批次最终模拟投档线下20分。全国只有53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艺术团(如有变动,以教育部最新公布数据为准),且招生计划不超过本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艺术类招生高校和招生计划相对较多。
Q5:报考艺术类专业必须参加省统考吗?
考生所报考专业在省统考范围内的,必须参加省统考。对于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高校不再组织校考。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2024年起,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高校艺术类专业,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Q6:艺术类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A6:如果招生学校组织校考,那么考生必须获得校考合格证,才可填报相关艺术院校(专业)志愿。(如果报考的专业在省统考范围内,那么考生还必须获得省统考合格成绩。)如果高校不组织校考,那么考生获得省统考合格成绩(并符合高校要求),即可填报相关艺术院校(专业)志愿。考生一定要根据省招办和招生高校的要求来填报志愿。艺术类院校(专业)一般在提前批次录取。
Q7: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原则有哪几种?
对艺考生来说,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都要合格。比如,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可自行划定艺术类本科专业文化课分数线,而其他高校录取的艺术类考牛,文化成绩必须达到牛源所在省级招办划定的分数线。在两者均合格的情况下,艺术类高校(专业在录取时有3种原则:一是专业课成绩上线,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二是文化课成绩达到最低要求,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三是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相加或按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排队录取。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的录取原则也可能不一样,各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也有区别。建议考生报考前认真阅读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特别是其中有关录取原则的规定。
Q8:艺术类各招收专业有哪些?
艺术类招生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和《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1年)》中“艺术学”门类下设各专业,以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专业“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下设各专业和“民族文化艺术类”“广播影视类”等部分专业,统称为艺术类专业。艺术类各专业如下:
艺术学理论类: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音乐与舞蹈学类: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交易、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流行音乐、音乐治疗、流行舞蹈、音乐教育
戏剧与影视学类: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影视技术、戏剧教育
美术学类: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文物保护与修复、漫画、纤维艺术
设计学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陶瓷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包装设计。


2024/3/7 16:16:01

下一篇:

没有了